
專業培訓 生死教育 生命晚期家人心靈互動 哀傷療癒 心靈培育

天行
在我行
在心行
5月通訊
「我們到底怎麼了?」
宏
作為剛剛過去這次家庭重塑日營的工作人員之一,我看著每位參與者帶著他們的故事走進來。有些人眼中帶著期待,有些人則藏著一絲不安。隨著活動逐步展開,我逐漸感受到,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故事正在慢慢浮現,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畫,隨著時間流逝,輪廓越來越清晰。
活動初開始,參與者探索自己一些隱藏在成長中的「家規」。這些規則有些是明說的,有些則是多年來潛移默化的結果。一位組員提到,他從小就被教導「不能拒絕長輩的要求」,所以即使在成年後,他也總是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意願,去迎合別人的期待。他說這句話時,眼神中帶著掙扎,像是在說服自己接受這一切,但同時又有一種隱隱的渴望,渴望能夠打破這些束縛。我看著他,心裡不禁感慨: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規則,深深影響一個人的選擇與生活方式,甚至讓人多年後還無法擺脫。
當我們進入「一致性溝通」活動時,現場的氣氛又開始變得不一樣。一位參與者在活動中停頓了很久,然後才低聲說:「其實,我很久沒有對父親說過我的真心話了……我一直自問盡心盡力照顧他……但我從來沒有關顧過自己……我總覺得他不會想聽,也不會理解。我們到底怎麼了?」她的聲音很輕,一句「我們到底怎麼了」卻帶著一種壓抑已久的重量。這一刻,空氣似乎靜止了,周圍的組員都默默地看著她,沒有打斷,只有一種無聲的支持與共鳴。她的話讓我不禁想起,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——想說卻不敢說,害怕自己的真實會被忽視,甚至被否定。而當我們成長到一定年齡,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時,這些經歷與感受又會怎樣影響我們與父母的關係?
接下來的幾天,更是整個家庭重塑的「重頭戲」,為保持一絲神秘感,過程不在此贅述。整個活動的過程中,我看到參與者從一開始的猶豫和防備,到後來慢慢敞開心扉,勇敢地面對自己大大小小的感受。他們的眼淚和笑容交織在一起,像是一場內心的淨化。這些片段讓我更加相信,家庭關係雖然複雜,但它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修復力量。只要我們願意停下來,去聆聽、去包容、去陪伴自己的一切感受,探索負面感受背後的正面需要,就能在關係中找到新的可能性。
或許,讀到這裡的你,也可以問問自己:你的成長中是否也有一些隱形的規則或角色,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?那些影響是否仍然適合你?如果有一天,你願意停下來,重新審視這些關係,或許會發現,改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可能。
天行正推出「心安何處照顧者自我療癒計劃 - 3節網上工作坊」,分享自助療癒的幾個重點步驟,相信有助大家,尤其是護老者,掌握事困心不困、活得自在的方法。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,或希望更了解自己與家人的互動,歡迎參與天行的活動及課程,並持續留意我們接下來的資訊,這或許會是你開始改變的第一步。 若果你知道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可能對這方面有興趣,請轉發這消息給他們,送給他們一個幫助自己活得自在的機會。
祝
平安!
宏 謹上
2025年5月12日
活動總覽
「心安何處」照顧者自我療癒計劃
第一階段進行中
%20(1).jpg)
閱讀推介
訂閱以獲取最新資訊
歡迎留下電郵地址,讓我們可以在有最新消息時,能夠第一時間與您分享,不會錯過任何可能對您有用的活動及資訊。
九龍油麻地廣華街48號廣發商業中心1002--03室
+852 9143 2907
為助人者
提供專業培訓
重點: 為專業助人者提供生命自覺和沙維雅家庭治療模式,和應用「闡明暗在」咭到輔導和小組工作上的培訓課程。
對象: 包括社會工作者、輔導員、臨床心理學家、醫護人員、教育工作者、牧職人員等。
為公眾提供
社區生命教育
透過實體和線上舉行的講座和工作坊,包括「愛在生命未了時」、「助人者的自我療癒」、「平常心」、「家庭重塑」等,為公眾提供探索生命意義、珍惜眼前人,好好處理臨終前的家人關係,知死知生,好活好死。
為護老者提供
自助療癒的方法
舉辦「心安何處」、「心之療癒室」等活動,讓參加者從壓力及傷痛中學習自我照顧,達至事困心不困,和在負面情緒中接觸正面能量。
為個人及家庭
提供輔導
為被家人關係所困擾或被晚年未完心願所困擾的人士,特別為面對臨終前家人關係糾結的人士,提供⽣命⾃覺Focusing及/或沙維雅家庭治療模式Satir Model of Family Therapy導向的輔導服務。
為支持培訓和服務的出版工作
已出版的刊物包括:
-
寫在生命自覺邊上
-
自在療癒圓夢
-
彳亍半年刊:(包含公開園地,歡迎投稿)
-
可用在輔導、小組和培訓工作上的「闡明暗在」咭